4月22-23日,中央戏剧学院99级高研班毕业二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学院两校区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郝戎,副院长徐永胜出席活动,99级高研班主讲教师原院长徐晓钟教授、戏剧学系谭霈生教授,参与教学工作的原副院长丁扬忠教授、导演系曹其敬教授、原副院长廖向红教授,2021级高研班主讲教师郭富民教授及相关部门参加此次活动。
99级高研班毕业二十周年活动
99级高编班李宝群、文新国、陈国锋、廉海平、李继合、孙兆勇、黄广生、朱可欣、董妮、孙嘉、辛彩萍、王晓菁,99级高导班张曼君、万山红、徐春兰、黄湘东、孙砚娥、陈霖苍、杨宁、安怡、董欣敏、王双喜等校友重返母校,举行师生座谈会、敬献“师恩亭”、捐赠代表作品、举办讲座。
高研班同学毕业二十年间创作了大量作品,获得各类国家级戏剧奖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研班此次重返母校意义非凡。高研班同学创作、导演的多部作品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原院长徐晓钟教授致辞
在22日上午举行的师生座谈会上,徐晓钟首先回忆了创办高研班的经过。1997年,在中国话剧诞辰90周年之际,中央戏剧学院向中宣部、文化部提出创办高级编剧、高级导演研修班,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两个班的学友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寒窗两载刻苦钻研,毕业以后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奋斗,二十年来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高研班是母校的骄傲。
戏剧学系谭霈生教授致辞
谭霈生在发言中表示,中宣部、文化部举办两个高研班这一举措,在为戏剧创作培养优秀人才方面意义重大,也突现了中戏的优势,展现出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对中戏的信任和认可。高研班的同学们完成了教学要求,二十年间的创作成绩值得肯定。他强调,当下中国的戏剧精品难求,这一现象值得思考。要出精品,需要剧作家具备专业的能力,包括对时代精神的认识,在情感体验上有深度、有广度,满足戏剧对形式结构的特殊要求。最后,他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创作出真正的精品。
导演系曹其敬教授发言
曹其敬在发言中一一历数了同学们二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她作为一名参加过高导班教学的教员,看到大家带着沉甸甸的成果回到母校,为他们感到骄傲。今天他们回到母校,是回到了加油站,加满油,再回到各地去投入新的创作,希望大家坚守信念,开阔视野,培育后人。她希望今后能不断听到同学们取得新的成就、新的业绩。
原副院长廖向红教授发言
廖向红在发言中表示,这二十年来她始终在默默地关注着大家。99级高研班的同学们不负众望,都成为了业内的佼佼者,成为了国内各艺术剧院团的中流砥柱,每个人都身手不凡、硕果累累,都为中国戏剧做出了努力。她希望同学们不忘初心,继续在艺术事业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相信大家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校友代表张曼君、文新国、徐春兰、陈霖苍、陈国锋、廉海平等先后发言。他们表示,二十年前告别了母校,告别了先生,怀揣梦想,上路出发;二十年间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上拼搏奋斗。无论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戏高研班。在中戏的那些日子是一生都无法忘怀的美好时光,感谢母校搭建了最好的平台,创造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安排了校内外最优秀的先生教学,感谢先生们倾尽心血为他们的成长付出的努力。
校友万山红代表高研班向母校捐赠师恩亭
随后,99级高研班向母校捐赠师恩亭,师恩亭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这番心意将常留母校昌平校区。
院长郝戎讲话
最后,郝戎做总结讲话,他表示此次高研班毕业二十周年纪念活动,体现了校友前辈对母校的深情,也是对源自延安鲁艺的红色基因和中央戏剧学院优秀传统的一次传承。今年是99级高研班毕业二十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文旅部主办的2021级高研班也在学院开办。两代高研班同聚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戏人。大家胸前的围巾是舞台帷幕的红色,也承载着共同的传承和记忆。中央戏剧学院作为中国戏剧教育的最高学府,肩负着发展中国戏剧教育事业的责任和使命。各位尊敬的校友是学院宝贵的财富,既彰显了中戏的教学成果,也是学院发展的坚强后盾,是学术传承上的榜样,也是学院永远的荣耀和骄傲。
师恩亭揭幕仪式
在随后进行的师恩亭揭幕仪式上,学院领导、老师和99级高研班校友来到景观河前,共同揭开红布,见证师恩亭亮相昌平校区,并合影留念。
捐赠仪式
下午,99级高研班作品捐赠仪式在图书馆举行。校友们将二十年来创作的戏剧作品集、论文集、光盘等捐赠给母校,郝戎院长为捐赠者颁发证书。
集体参观院史馆
随后,99级高研班校友集体参观院史馆、剧场中心、表导演教学楼,并合影留念。
23日上午,99级高研班校友来到东城校区,参观图书馆、教学楼、勿忘剧场和排练室,共同追忆当年学习生活的足迹。
99级高研班校友在东城校区参观
下午,“传承 创新 突破——99级高研班向母校汇报”讲座在昌平校区理论楼301举行。学院副院长徐永胜出席讲座,张曼君、万山红、李宝群、孙兆勇等四位校友做主题发言,教务处副处长张斐然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
副院长徐永胜致辞
徐永胜在讲话中首先介绍了99级高研班的创办缘起与校友们所取得的佳绩,并强调校友们带着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对母校的深情,更带着薪火相传的初心和使命,与2021级高研班等在座的同学们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这是文化和情感的一种传承。希望高研班的优秀成绩能在新一届的高研班再现,更希望高研班的艺术创作精神能更好地传递到中央戏剧学院的年轻学子心中。
校友张曼君讲座
国家一级导演张曼君以“现代导演艺术的进与退”为题目,阐述在戏曲《马前泼水》创排过程中,重新发现了中国戏曲母体文化的精髓与精神所在,并借评剧《母亲》的创作经验,提出“庄严史诗与民间性的表达”“宣传品与艺术品的观念匡正”等众多创作观点,强调要建立人性意识和人类高度的“现代思辨”。同时,她以创排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中使用木偶丰盈舞台空间的创作体验,强调要建立“新的赋形坐标”,表达了在戏曲舞台上追求“舞台的自由”的艺术理想。
校友万山红讲座
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万山红以“中国民族歌剧在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为题目展开讲座。她以自己扮演的人物角色为导引,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并以创排《悲怆的黎明》为例介绍她在中国歌剧表演中的经验和经历。同时,她提到在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开设《中国歌剧课》的教学经历中,学习中戏的经验,倡导解放天性,引导学生用歌声扮演角色,再逐步强化韵白、行腔,用音乐表达情感,口传心授、亲身示范,借助舞台实践帮助学生迅速成长。
校友李宝群讲座
国家一级编剧李宝群以“在传承中坚守,在坚守中突破”为核心观点,向同学们分享了这几年在剧本创作中的几点感受。首先,他认为当下的戏剧正在困境中,戏剧人要在困境中寻求突破。他表示戏剧已经形成了多元并存、众水分流的发展格局,但缺少时代的扛鼎之作。观众和时代是最终裁判者,历史将严格筛选我们这个时代的戏剧。他指出,优秀剧本匮乏是制约当下戏剧发展的瓶颈,而缺少优秀剧作者是其重要原因。为突破困局,他倡导剧作者要建构独立的艺术人格,建立强大的艺术心灵,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坚持人文关怀;到生活深处打捞剧本,到心灵深处打捞剧本;思想情感要聚焦于人物,在塑造人物上下功夫。
校友孙兆勇讲座
最后,中国石油大学教师孙兆勇以“中戏,为梦想插上双翼”为题,讲述在戏剧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英文戏剧剧本、指导校园戏剧排练,在研究领域着重戏剧的普及,并在戏剧翻译、在校园和社会上开展戏剧文化的传播等方面的工作经历。他感恩中戏,并希望在座的中戏人珍惜在中戏的学习时光。
99级高研班与2021级高研班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