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招生开始了,这个曾一度被视为“旁门”的招考,却在近些年变得出奇的热门。
在北京。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报名处人满为患。2月16日是北京电影学院报考的第一天,早上7点多,报名处就排起了100多米的长队。这个学校2005年招生683人,而第一天就有近3000人报名。
在山东。今年艺术类考生达到创纪录的14.6万人,而在2002年,这一数字仅为3.2万人。2月16日,山东省普通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招生省外院校考试报名的第二天,设在济南某学院的报考现场人头攒动。中午时分,在该学院大门外等候的众多报名者挤破大门,有的考生甚至越门而入。
在湖南。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多达几万,据报道,1月中旬参加报名的考生,大多是报考七八所甚至十多所学校的“赶考专业户”。
专家认为,近几年艺术类院校的大规模扩张,是致使报考人数增加的重要原因。此外,艺术专业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相对偏低,也让一些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到“艺考”大军的行列。而文艺和文艺明星的日渐活跃,也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对成为明星有了更多向往。
诚然,在“有需求就有市场”的通常理解下,报考人数增加,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而随着艺术专业考试热的加剧,近几年,艺术类专业入学难度已绝不低于一般专业,因此,把报考艺术院校作为“高考捷径”的做法,是不现实的。不少专家认为,文化课基础不好的学生,已经很难像往常一样顺利迈入艺术类专业的门槛,而即使勉强毕业、拿到学位,也难有建树。
与录取难相应的则是就业难。无疑,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就业面的相对狭窄。专家呼吁,学生和家长不要仅仅看到明星生活的光彩,片面地认为进了艺术学校就有一片坦途,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学习和对综合能力的培养。把艺术类考试作为孩子诸多成才途径中的一条,是现实而可行的做法。
艺术考试的报名刚刚开始,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也才刚刚开始,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录取名额的有限,他们其中的大多数注定将抱憾离去。梦想破碎的他们,将怎样继续自己的生活,这也许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应该考虑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 张宗堂
《中国文化报》2005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