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习近平用典摘读: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时间:2016-06-03

刘余莉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16年第10期

       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古人说:“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2016年1月12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出处】宋·赵湘《本文》

     【释义】要想教育感化天下之人,必须首先安定家族、修正自身。只有治理好自身和家族,才能治理好国家。

     【阐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些欧洲学者一直在探讨: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中的三种文明都消失了,唯有中华文明得以承传下来,并且保持了五千多年经久不衰?经过研究,他们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是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结果。历史证明,这的确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

  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起点。人从一出生首先面对的是家庭关系,在家庭之中,孩子受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初步形成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和原则,这是培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品德的关键时期。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古代因此流传下来很多家规、家训,如《颜氏家训》《了凡四训》《朱子治家格言》等,“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也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语。纵观历史,凡是家道能够承传三代以上的家族,都有严格的家规、家训。在郑义门孝义传家的故事中,郑家从宋朝到清朝共有173位出仕为官者,无一人贪赃枉法。这正是郑家严格的家规引导、约束的结果。可见,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还关系到个人的成败荣辱以及家族的盛衰兴亡。

  《魏志·王昶传》中记载,身为曹魏大臣的王昶是太原郡晋阳县人,后升任兖州刺史。他曾告诫子侄,为子之道最重要的就是珍爱身体,保全品行,显扬父母。这三件事人人都知道,可仍然有人做不到,以致身危家破。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一开始就不重视这些内容。孝敬仁义是各种品行当中最重要的,也是为官者立身、从政的根本。讲孝敬,家族内部才会安定;讲仁义,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一个人只有先修身,在内培养起深厚的德行,名声自然会显扬于社会。

  相反,人如果不坚定地培养良好的品德,背离公义,就会陷入亲族小圈子,搞用人唯亲、结党营私那一套,从而埋下彼此牵累的祸患。历史和现实中,这方面的教训都非常多,但仍有人重蹈覆辙。“莫用三爷(少爷、姑爷、舅爷),废职亡家”,这是历史的教训和智慧。

  追名逐利而忽视修养自身的人,没有一个能保持家族长盛不衰的。司马光就曾警戒后人:“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因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古人通过正己化人的言传身教,保持了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从而使“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等圣贤教诲深入子弟的内心,使他们能够控制欲望,并把职位、权势当作建立仁德、施行道义的工具。诚如《群书治要·中论》所言:“位也者,立德之机也;势也者,行义之杼也。”这不仅可以避免“富(贵)不过三代”的悲剧,也为治理国家、教化天下、改善世风奠定根基。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课题负责人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