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戏剧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中央戏剧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院校,是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院校联盟秘书处所在地,是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活动基地,是世界著名艺术院校。学院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现任党委书记刘立滨,院长徐翔。
一、学院概况
中央戏剧学院现有两个校区,东城校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9号,昌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
学院设表演系、导演系、舞台美术系、戏剧文学系、音乐剧系、京剧系、歌剧系、舞剧系、戏剧教育系、戏剧管理系、电影电视系。本科专业设置有:表演专业、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学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院具有戏剧与影视学和艺术学理论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学院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拥有中国唯一的表演专业领域国家级教学团队、唯一的导演专业领域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唯一的音乐剧表演教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唯一的戏剧影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是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表演艺术委员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导演艺术委员会、中国舞美学会、国际舞美组织中国中心、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中国分会、中国音乐剧研究会教学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所在地。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继承中华民族美学传统,博采众长,厚基础、重实践,秉承“求真、创造、至美”的校训,致力于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戏剧影视艺术精英人才。学院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闻名中外的艺术家、学者、教授和作家,为中国戏剧影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近年来发展过程中,学院深入贯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继续拓宽办学思路,加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加强学科建设和高层次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开展世界戏剧教育的多边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办学质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
二、本科教育教学基本情况
学院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布局和自身七十余年办学实践出发,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的战略发展目标,规划实施有效,学院各项事业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
2015年,学院继续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及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基本导向,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加强交流合作,巩固学院在戏剧教育大格局中的学术地位;以引进与培养并行,继续提升教职工队伍水平;以坚持学生为本,完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以积极的引导,促进学院科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纵观2015年,学院先后举办了第四届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第五届国际戏剧“学院奖”(表演奖)片断展演暨颁奖典礼,远赴哥伦比亚参加了第九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国际论坛,主办了第四届国际剧院团管理大师班,显著提升了学院在世界戏剧教育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赴上海参加了第三届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交流活动,承办了第五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第三届“麒麟杯”北京市大学生人物造型设计大赛;学报《戏剧》成为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的国内唯一戏剧类期刊,并与《戏剧艺术》等重要戏剧学术刊物共同创建了“中华戏剧学刊联盟”,为推动中国戏剧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实施2+2双学位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进一步凸显国际办学特色、强化戏剧教育核心竞争力;同年,圆满完成2013级学生由昌平校区搬迁东城校区的任务,两个校区安全运转、校园基础建设有序推进,学院的办学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
在本科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定位方面,学院依然坚持“服务中国,面向世界”,通过深化国际间合作交流,提升中国戏剧艺术教育面向世界的影响力,培养具有国际戏剧艺术视野的戏剧影视精英人才。
为充分保障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学院在师资配备、教学经费、教学设施等方面给予本科教学最优先的保障,为本科教学工作提供最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证。2015年学院继续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停招专科(高职)办学层次。
(一)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2015年,学院继续积极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在不断巩固、发展学院传统优势专业的同时,主动适应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需求,逐步调整专业布局,发展本科新专业方向。学院现设有6个本科专业,23个专业方向;共有13个本科教学单位,分别为表演系、导演系、舞台美术系、戏剧文学系、音乐剧系、京剧系、歌剧系、舞剧系、戏剧教育系、戏剧管理系、电影电视系、基础教学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学院本科各专业设置情况见表2.1.1。
表2.1.1:中央戏剧学院2015年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
专业方向
学制(年)
所属院系
1
表演
话剧影视表演[1]
4
表演系
2
戏剧影视导演
戏剧影视导演[2]
5
导演系
3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设计[3]
5
舞台美术系
4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灯光
4
舞台美术系
5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化装
4
舞台美术系
6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绘景
4
舞台美术系
7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服装
4
舞台美术系
8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舞台技术
4
舞台美术系
9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演艺影像设计
4
舞台美术系
10
戏剧学
戏剧史论与批评
4
戏剧文学系
11
戏剧学
戏剧策划与应用[4]
4
戏剧文学系
12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创作[5]
5
戏剧文学系
13
戏剧影视文学
电视剧创作
4
戏剧文学系
14
表演
音乐剧表演
4
音乐剧系
15
表演
京剧表演
4
京剧系
16
表演
京剧音乐伴奏
4
京剧系
17
表演
歌剧表演
5
歌剧系
18
表演
舞剧表演
5
舞剧系
19
戏剧影视导演
戏剧教育
4
戏剧教育系
20
戏剧影视导演
演出制作
4
戏剧管理系
21
戏剧影视导演
影视编导[6]
5
电影电视系
22
戏剧影视导演
影视制片
4
电影电视系
23
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
4
电影电视系
(二)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学院人才培养层次涵盖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同时接收获得“国家政府奖学金”的非学历教育进修留学生。学院2015-2016学年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见表2.2.1。
表2.2.1:中央戏剧学院2016年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
学生类别
人数(人)
普通本科生
2098
硕士生
228
博士生
71
本科留学生
13
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
15
进修生
0
折合在校生人数(人)
2666
全日制在校生数(人)
2425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含本科留学生)
87.05%
注:1、测算人数含港澳台侨及定向生;
2、进修生数指进修及培训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学生数;
3、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
4、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研究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三)本科生源情况
2015年,学院取消了专科批次的招生计划。近一届本科招生中,本科计划招生594人,共有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6个专业,22个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2016年,学院本科统招录取593人,2016级本科新生全部报到注册。与英国盖得霍尔音乐戏剧学院合作开展的话剧影视表演2+2双学位校际交流项目于2016年首次招生。该项目的招生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生源质量较高。
三、师资条件与培养
(一)师资条件基本情况
学院始终将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职工队伍水平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考量,遵循“科学规划、按需引进”的原则,侧重引进了一批具有丰富社会艺术实践经验、满足学院发展需要的人才。2015年,学院共引进各专业紧缺人才36人,其中接收应届毕业生11人,从外单位调入和引进具有丰富艺术实践经验或管理经验的人才5人,非事业编制聘任人员20人。生师比约为9.52。
(二)师资培养
学院高度重视教职工队伍的培训培养工作,坚持从入职培训做起,通过英语专项培训和公派赴外留学,重点加强教师的国际化培养;通过引导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积极关注教师的科研视野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通过组织开展“126”工程,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目标和动力;通过完善学术梯队建设,涌现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骨干和带头人,打造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为学院教育事业提供了坚强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此外,学院鼓励专任教师深入基层采风,通过实践演出提高自身教学与创作能力。舞剧系从事中国古典舞教学的黄伟、王露浠老师,为了更好完成身韵(剑术)的教学,利用国庆假期深入武当山学习剑术;舞剧系从事中外民族民间舞教学的王克、陈冠眉老师,曾多次不畏艰难,深入大凉山、藏族地区等偏远山区,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将民间的鲜活生命形态注入到教材和作品之中,对小舞剧台本进行反复打磨,保障舞剧系教材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学院青年教师实践剧目《樱桃园》也在2015年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
(三)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
学院严格主讲教师资格认定,严格执行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并将其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绩效考核、岗位聘任的重要条件,逐渐形成了教学水平、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协调并重的教师质量建设体系,各专业教师坚持将高质量学术成果融入教学、深厚专业创作经验回馈教学、国际戏剧研究的新成果和新动向引入教学,实现学院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2015-2016学年学院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见表3.3.1、3.3.2。
表3.3.1: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主讲本科课程教授数
教授总数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133
136
97.79%
注:1、主讲本科课程教授数、教授总数均不含外聘教师;
2、主讲本科课程均不含讲座。
表3.3.2:教授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教授授本科课程门次
学年课程门次
教授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532
941
56.54%
注:1、一门课程的全部课时均由教授授课,计为1,由多名教师共同承担的,按教授实际承担学时比例计算;
2、同一课程,合班授课的,课程门次计为1;
3、同一课程,课程开课门次以实际上课班级数计算。
四、教学条件与利用
(一)教学基本设施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东城校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9号,昌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多年来,学院致力于以国际化标准不断提升和改善学院的办学条件,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
1、教学行政用房、实验室建设情况
学院始终保持教学及行政场所的投入力度和建设力度,努力为教学、科研、实践提供一流的场地和设施保障,营造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2015年,学院先后完成昌平校区影视教学楼、舞美教学楼、剧场及制作中心的结构工程,完成大部分室内装修及空调、电梯、水电安装;完成体育馆的结构工程,完成消防、幕墙、空调电梯、弱电等分项工程,太阳能系统、游泳池水处理系统分项工程也已完成。现学院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实验室面积见表4.1.1。
表4.1.1: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实验室面积统计表
项目
数量
1.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平方米)
88557.00
其中:教室
52189.00
图书馆
9273.00
实验室、实习场所
22976.00
专用科研用房
0
体育馆
4119.00
会堂
0
2.行政用房(平方米)
12405.2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
41.63
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
8.03
注:1、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指生均教学与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1)教学用房总面积:包括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的总建筑面积。
(2)行政办公用房总面积:指学校及各教学院(系)行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之和。
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3、生均实验室面积=实验室总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引进情况
近年来,学院陆续对两个校区的教学科研设备进行升级或改造,全面提升学院教学科研设备的整体品质,为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根据实际教学需要,2015年,学院在昌平校区表导演教学楼完成了声学装修、声学测试、演播设备家具配置,先后建成了两间小型演播室;在昌平校区理论教学楼完成了强弱电及布线施工改造和图形工作站等设备配置,先后建成了两间演艺影像设计教室;购置教学所需的古董摄影机、放映机等影视器材。完成3000多万新剧场进口音响设备、1000多万新剧场灯光设备、350多万影视摄录和编辑设备的招标采购、合同商谈签署工作。学院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1335.8807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73万元。
3、图书馆建设情况
学院十分重视图书馆建设,以建设特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图书馆为目标,通过加强文献资源建设、馆舍硬件设施建设、自动化设备投入及馆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与质量。
2015年,学院图书馆按照资产购置的相关规定和图书采购、加工管理办法,通过入围图书供应商提供书单选书、现场选书、教师代购、荐购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地购置品质较高、贴近学院专业需求的各类资源。针对两校区的专业、年级分布情况,对不同类型纸本资源的复本量及在两校区的分配进行调整,合理运用图书专项经费。对于电子资源的购置,通过调取试用数据、收集读者需求反馈、加强宣传推广等多个渠道,积极丰富数据库资源类型,拓展学院师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习惯和体验。
特色资源建设方面,2015年,图书馆启动对民国图书的编目加工工作;继续对历届教学实习演出剧目、戏剧节演出剧目等特色视频资源进行加工上传,建立演出视频特色资源库;申报老旧唱片数字典藏设备购置项目(项目得到教育部专项修购经费的支持,于2016年启动);继续充实中戏人文库资源,与近30位知名校友联系,为文库捐赠个人著作或演出视频。
截至2015年底,学院各类纸质图书、纸质期刊、电子图书与期刊、数据库数见表4.1.3。生均图书203.34册、生均年进书量4.27册。
表4.1.3:生均图书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种数
项目
数量
1.数量(个)
2
2.阅览室座位数(个)
374
3.纸质图书(册)
总量
542113
4.纸质期刊
数量(份)
560
种类(种)
280
5.数字资源量
电子图书(册)
48
数据库(个)
3218947
注:1、藏书量统计口径为纸质图书与期刊总数。
(1)纸质图书:指学校图书馆及各系、所资料(情报)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的册数及已装订成册的过刊,每册过刊算一册书。
(2)纸质期刊:指学校图书馆及各系、所资料(情报)室订阅的当年正式出版的期刊份数和种类,不包含虽在架上但是上年或者更早以前出版的期刊。
(3)电子图书:指学校图书馆及各系、所资料(情报)室拥有的正式出版的各类光盘、软盘、数据库等电子图书的种数。
(4)电子期刊:指学校图书馆及各系、所资料(情报)室拥有的正式出版的各类光盘、软盘、数据库等电子期刊的种数。
(5)数据库个数:指存储电子期刊的数据库个数。
2、生均图书=藏书量/折合在校生数
(二)教学经费
学院秉承“服务中心工作,科学配置资源,提高资金效益”的指导思想,重点突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经费的优先投入,坚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逐年加大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了生均四项经费的持续增长,为本科教学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2015年度“四项经费”使用情况见表4.2.1。生均日常教学运行支出2454.80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404.33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15.26元。
表4.2.1:“四项经费”使用情况
项目
金额
1.学校教育经费总额(万元)
30333.13
2.教学经费总额(万元)
17382
3.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总额(万元)
300
项目
金额
1.教学经费支出(万元)
支出总计
1481.77
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595.29
教学改革支出
276.11
专业建设支出
393.85
实践教学支出
126.00
其中:实验经费支出
98.05
实习经费支出
27.95
其他教学专项
0.00
学生活动经费支出
71.56
教师培训进修专项经费支出
18.96
2.教育事业收入(万元)
本科生生均拨款总额
国家
5880
地方
0
专科生生均拨款总额
1823
本科生学费收入
1694.6
高职高专学费收入
179.5
教改专项拨款
300
社会捐赠金额
13
注:1、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文件,是指学校开展普通本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含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
2、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
3、本科实验经费指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
4、生均本科实验经费=本科实验经费/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
5、本科实习经费指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均值。
6、生均本科实习经费=本科实习经费/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
7、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指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
五、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
(一)专业建设
根据戏剧艺术和戏剧教育的基本规律以及学院的办学传统和办学优势,学院逐步发展为在“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下,以表演、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播音与主持艺术六大本科艺术专业为结构,二十三个本科专业方向为支撑的专业结构体系。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院以深厚的戏剧文化底蕴为基础,以世界戏剧影视教育的最新信息为导向,以持续提升传统优势专业在国内外的优势地位为重点,“扬优,扶新”,不断总结和发展传统优势学科,及时把握世界戏剧影视艺术领域变化的最新信息,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顺应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保证戏剧教育的优势,适度扩大关联紧密专业的覆盖面,拓展新兴学科和专业方向。
同时,为持续巩固高水平的本科教学质量,学院在保持现有在校生规模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履行“不扩招”承诺,经充分论证及研究,整合现有教师资源,2015年学院全面停止专科招生,全力保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为进一步突出“服务中国,面向世界”的本科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定位,培养具有国际戏剧艺术视野的戏剧影视精英人才,2016年学院与英国盖得霍尔音乐戏剧学院联合开设话剧影视表演2+2双学位校际交流项目。该项目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英方教师对首批参加该项目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态度予以充分肯定。
为培养能够适应我国当前戏剧生产机制的戏剧编创人才,2015年,学院借鉴欧美国家戏剧构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首次设立戏剧学(戏剧策划与应用)专业。该专业依托戏剧文学系专业优势,培养学生能够在当前社会与剧场的复杂互动关系下,参与戏剧生产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参与创作的戏剧作品从意涵角度更具社会性、人文性。2015年,首批招收的戏剧策划与应用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文化基础上具备较好的素质。该专业的设立顺应了当代剧场实践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传统编剧人才培养形成有益补充。
(二)教学管理与教学规范建设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要求,学院对教学和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梳理。借助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教学管理工作例会、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总结会等机会,向系(部)主任、教学秘书传达文件精神,进行工作部署。
同时,按照通知要求,坚持从最基础、最细小的环节做起,加强对教师教学规范和系(部)教学管理工作情况的督促和检查,要求任课教师严格遵循教学规律、教学规范、教学纪律,确保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有序和规范,切实保障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2015年,学院全面加强对教师教学规范和系(部)教学管理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按照工作安排,先后对导演系、舞台美术系、音乐剧系、电影电视系以及思政部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各教学单位基本能够按照教学管理规范对教学档案进行存档及管理,近几年的教学档案相对较为完整,但在细节管理及特色梳理方面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另一方面,学院继续加强本科教学秩序的检查工作,通过集中检查和随机抽查,对教师、学生的出勤情况及课堂教学秩序进行了较为密集的检查,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将这些不足作为下一阶段教学管理工作重点。
(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近年来,学院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通过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为学院本科教学改革提供助力。
2015年,学院先后参与申报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北京市教学名师和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经过专家评审,电影电视系教师高雄杰的“新技术背景下影视导演教学中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创新构建研究”和导演系教师黄凯的“音乐戏剧导演艺术特性研究”被评为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面上项目;戏剧文学系张先教授被评为第十一届北京市教学名师;电影电视系的影视创作实践基地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同时,还有37个学生项目被列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戏剧管理系教师宋震的《艺术法概论》通过学院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核,进入正式出版阶段。
(四)教育教学改革
2015年,学院将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放在引导各教学单位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进行思考和实践上。
表演系将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继续落在国际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上,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拓展学生视野,为专业建设打开新的突破口;导演系依托传统教学优势,积极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强化戏剧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戏剧文学系一方面积极开展戏剧策划与应用新专业方向的相关建设工作,另一方面继续探索“戏剧类型”写作教学实践,增强类型训练意识引导学生写作;音乐剧系对音乐剧表演专业方向的声乐、形体、台词、表演等相关课程进行仔细推敲,精练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音乐剧表演教学的专业性。在教材建设方面,不断推进《音乐剧表演教程》项目;京剧系积极开展“实践规范年”活动,通过日常教学演出实践中的自检,形成以实践抓规范、以实践促教学,全方位梳理、检查和总结京剧系的各项教学和科研工作;歌剧系依然将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及组织方向进行论证,如视唱练耳课如何进行分班,钢琴课如何合理组织教学,表演、台词、形体课如何应用在未来歌剧舞台上等,并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合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舞剧系作为新设教学单位,严把质量关,通过制定“专业技术达标考核制度”,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使得技术课程与主课程间达成环环相扣的目的;戏剧管理系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将相关课程形成“模块”,并将这种模块与演出生产中所涉及的岗位结合,合理安排学生校内实习。同时,为进一步拓展学生实训空间,逐步建立校外实践体系;电影电视系专业设置差异较大,借助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支撑,形成以“优化”为主要目标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并在各专业毕业论文、毕业创作、毕业实习环节率先开展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着力解决影视编导专业方向在转变学制后,影视剧作、影视导演两门主要课程间延续性、系统性的衔接问题;基础教学部外语教研室继续积极有效地进行大学英语改革,自2014级起,从大二学年实行限选制,面向本科生开设“口语”、“读写译”、“新概念英语”课程;思政部为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实现实践课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完善实践课教学内容,对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有效性的教学模式继续探索和研究。
(五)实践教学
“重创作、重实践”是学院开展本科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学实习一体化是学院具有鲜明特色的基本实践教学模式。学院构建了涵盖各专业、各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组织体系、实践剧场建设等保障体制,积极开展社会艺术实践和国内外艺术交流活动,有力地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品质。
根据2016年新修订的各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分别为:表演专业67.46%、戏剧影视导演专业36.56%、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51.92%、戏剧学专业27.59%、戏剧影视文学专业32.61%、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5.15%;各专业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分别为:表演专业11.50%、戏剧影视导演专业15.88%、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25.22%、戏剧学专业19.05%、戏剧影视文学专业32.81%、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6.16%。学院本科教育培养方案管理办法规定,课程每周1学时,行课18周(18学时),每学期计1学分;实践教学每周1学时,教学周18周(18学时),计0.5学分。以此,充分鼓励师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实践教学活动中。
2015-2016学年,学院本科层次教学实习演出共计百余场次,包括话剧《拿箱子的人》、《三姊妹》、《青鸟》、《永远活着的人》、《奥赛罗》、《大师与玛格丽特》、《瓦萨日烈兹诺娃》、《樱桃园》;音乐剧《凤·珏·梅》、《家》;禁毒木偶剧《出窍》;京剧《折子戏》、《萧绰·韬略札记》。2015年,《拿箱子的人》赴海南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该剧目分别在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首经贸大学、海南工商大学、海南医科大学演出,学院师生克服舞台条件局限、转场频繁等困难,以高水平的演出展现了学院教学成果。
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学院继续积极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将学生项目的实施由“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转换,使之与学生培养方案相结合。强调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独立开展实战练习。2015年,共有37个学生项目被列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年度内,由质量工程经费所支持的学生短片《喜丧》获得“第十二届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评委特别奖以及“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学生短片评展”评委特别奖;短片《美国有个永和县》获得“筑梦北京——北京影协微电影大赛”评委会特别奖;短片《0041号考生》获得“先力杯实验短片金奖”,这是我院学生第一次在这个具有一定历史和影响力的学生短片比赛中获得金奖。在由北京市文化局等单位主办的“京津冀经典诵读”邀请赛中,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生1人获得金奖,3人获得银奖,4人获得铜奖。
(六)毕业论文
2016年,学院在毕业论文各环节上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从选题到答辩的各个环节,严把论文质量关,并首次采用论文查重系统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检测。2016届本科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检测的共计305人,经检测(含二次检测),仅1名学生最终所提交论文内容重复率均超过20%。
从2016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完成的总体情况看,学生毕业论文呈现出选题广泛、研究扎实的特点。论文选题结合专业理论、个人兴趣、艺术实践等方面进行,内容涵盖戏剧专业领域的诸多层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大部分论文研究扎实,视界和思路比较开阔,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已掌握的论据、论证方法,思考问题比较深入,撰写符合学术规范。
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坚持本科教学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强化为本科教学服务的意识,一直是学院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学院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分析形势、研究对策、重点监控,确保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具体工作上,学院领导还亲自参与各类本科教学规章制度体系的论证、实施等具体环节,参与听课和剧目审查,及时掌握和监控教学动态,关注教学成果,分析教学反馈信息,及时有效地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学院坚持正确处理本科教学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不断增强服务教学的意识,端正服务教学的态度,认真履行服务教学的职责,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项职能中,始终把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放在首要地位。在财务预算和经费使用上,学院对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和更新、特色专业和示范课程建设、国内外教学和学术交流、高层次学术人才引进、学生国内外教学实践等与本科教学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给予优先保证和重点支持;各行政和教辅部门,努力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保证师生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和学习,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的运行和有效实施更趋规范和科学。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后勤保障教学一直是学院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执行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实行学院——系(部)——教研室——班级四级管理,以系(部)为基础,学院为实施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院级为主导的系统化管理。系(部)作为基层的教学管理单位,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学院作为实施教学及管理的主体,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同时对系(部)的监控、评价结果进行确认。
为进一步规范学院各系部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教务处于2015年继续开展教学管理规范专项检查工作,先后完成对导演系、舞台美术系、音乐剧系、电影电视系以及思政部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各教学单位基本能够按照教学管理规范对教学档案进行存档及管理,近几年的教学档案相对较为完整,但在细节管理及特色梳理方面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各教学单位在教学管理工作规范上还应继续“查缺补漏”,寻找教学管理工作亮点、突出专业教学特色、展现专业教学优势。
同时,加强本科教学秩序的检查工作,通过集中检查和随机抽查,对教师、学生的出勤情况及课堂教学秩序进行了较为密集的检查,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将这些不足作为下一阶段教学管理工作重点。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学院常年坚持进行学生评教工作,并定期召开学生意见征求会,了解学生对学院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这些工作不仅加强了学生和学院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院教学的科学化、正规化建设,对本科教学的改革和提高起到了全方位的推动作用。2015-2016学年学生有效评教覆盖比例79.93%,其中优秀98.27%,良好1.3%,中等0.43%,差0%。从2015-2016学年学生整体评教情况来看,学生课程满意度较高,课程教学效果良好。
对于部分学生及教师反映的教学问题,通过学院有关领导、系(部)主任、各教研室主任以及教学管理干部进入课堂随机听课的形式进行摸底调查,再对问题进行充分判断后做出处理,逐渐将领导干部听课化作一种了解教学、检查教学、监督教学的长效制度。2015-2016学年,学院各级领导干部均能够按照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办法要求进入课堂听课。
七、学生学习效果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理论的自觉性、较高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对各种美学思想及理论分析借鉴的能力,具有扎实全面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及活跃的创作能力,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我院学生创作和实践能力的一致评价。
(一)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
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共计358人(不含留学生),毕业348人(不含留学生),授予学位341人(不含留学生)。应届本科生毕业率97.21%,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95.25%。
(二)学生就业情况
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坚持“转指导为引导,以服务促管理”的工作理念,努力构建“指导+服务+平台”的工作模式,与东城区人才服务中心、东城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嘉润创业孵化园联合建立“教育+培训+孵化”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引导大学生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潮流中勇当弄潮儿。
2016年制定了“保持初次就业率的稳定,实现较高质量的就业” 的工作目标, 2016届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90.78%。
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方面,就业指导中心加强了就业指导的力度,2015年实现了就业指导课程的重心由大学四年级前移至大学三年级,让学生提前进入就业准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习和实践,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同时,积极推荐辅导员参加专业化的就业培训,通过提高整个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在就业市场开拓方面,学院就业指导中心首先与多年的用人单位加强联络,召开单位座谈会,了解单位需求;其次,开发新的岗位资源,邀请更多诸如航空公司、大型集团文化机构前来校园召开宣讲会和招聘会;第三,邀请职场专家举办讲座,召开用人但单位座谈会,通过多种方式密切与用人但单位的联系。
(三)学生身体素质情况
学院不断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并通过体育课程结构调整,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以健康的身心迎接来自工作和学习的挑战。2016年,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教研组面向全院本科生开设游泳、太极拳、篮球、乒乓球、健美操限定性选修课程。当年本科毕业生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质测试达标率为63.1%。
八、特色发展
我国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其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等教育体系,而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有国际化的视野,必须对于自身在整个国际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有清醒的自我认识。中央戏剧学院作为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将以传承历史文化、繁荣社会文化、交流民族文化为使命,将引领中国戏剧艺术教育为己任,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走为国家及世界输送高品位、高规格、高水平的戏剧影视艺术人才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继续坚持戏剧教育的大责任意识,巩固学院在国际国内戏剧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学院历来重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文化的平等交流。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促进不同的戏剧文化、戏剧理念和方法相互吸引、相互学习,共同丰富、取长补短。通过学术交流,学院一方面积极借鉴国际一流戏剧艺术院校的教学及创作理念;另一方面继续坚持戏剧教育的大责任意识,有效地使自己国家的戏剧进入到国际进程中,进入到大的世界潮流发展趋势中、理念里,巩固学院在国际国内戏剧大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1、赴哥伦比亚参加第九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
2015年5月19日至5月21日,第九届亚洲戏剧教育研究国际论坛在哥伦比亚卡利举行,主题为“戏剧教学中的游戏”,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所戏剧院校以及4个国际组织和艺术团体的代表参加,以徐翔院长为团长的一行25人参加了此次的国际论坛。论坛举办期间,学院表演系教师陈刚、李雅菂,舞台美术系教师边文彤分别发表了学术论文。陈刚老师导演的话剧《麦克白》作为受邀剧目之一,在卡利省立剧院成功上演,受到了一致好评。
2、举办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
2015年9月19日,第四届世界戏剧院校联盟国际大学生戏剧节在学院举行,参加此次戏剧节的院校包括保加利亚国立戏剧影视学院、中国中央戏剧学院、德国恩斯特•布施戏剧学院、日本桐朋学园艺术短期大学、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大学、印度国立戏剧学院、西班牙戏剧学院、乌克兰基辅国立卡尔潘科•卡利戏剧影视大学、韩国中央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英国盖德霍尔音乐戏剧学院、格鲁吉亚绍塔·鲁斯塔维利戏剧电影大学、秘鲁国立高等戏剧学院、伊朗德黑兰大学,戏剧节期间一共上演了14台演出、举办了8场工作室,包括各国院校分别演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作品。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饰演朱丽叶的2012级话剧影视表演(儿艺班)张洋同学获“优秀表演奖”;在《一只马蜂》中饰演吉先生的2013级话剧影视表演一班的陈昊同学获“最佳表演奖”。
3、举办亚洲传统戏剧工作室
2015年10月26日至11月8日,第二届亚洲传统戏剧工作室在昌平校区举办,本次工作室邀请了中国、印度、日本、韩国4个国家共计约70名学生和教师参加,来自4个国家传统戏剧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开设了中国京剧工作室、印度梵剧工作室、日本歌舞伎工作室、韩国唱剧工作室。11月8日晚,工作室举办汇报演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项目官员及学院相关领导、师生出席。
4、举办波兰导演塔德乌什·康多尔诞辰百年国际研讨会
2015年10月14日,“塔德乌什·康多百年诞辰系列文化活动”在昌平、东城两个校区同时举行。此次活动由波兰大使馆、波兰密茨凯维奇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联合举办,活动包括摄影图片展、电影放映交流会、系列讲座等,共邀请到了克日什托夫∙米卡舍夫斯基、巴巴拉·斯坦格雷特、莱赫·斯坦格雷特和安娜·阿·布尔津斯卡四位波兰知名学者参加此次学术活动,为我院师生提供了观看艺术家作品展、近距离领略大师风采,以及深度解读大师理念的机会。
5、举办第五届“学院奖(戏剧表演)”
“学院奖(戏剧表演)”是中央戏剧学院于2011年创办的话剧表演奖项,旨在展现戏剧艺术创作的优秀成果,表彰优秀表演艺术人才,促进戏剧表演艺术的创作、研究和教学,为戏剧艺术的繁荣做出贡献。
第五届“学院奖(戏剧表演)”共收到了来自中外艺术院团的39部作品。经过认真评选,最终选出10台剧目在中央戏剧学院进行优秀剧目片断展演,同时进行学院奖评选。本次“学院奖”的参演剧团,既有国家剧院,也有地方剧院和民营剧团,还有国外剧团,充分展现了“学院奖”广泛的参与程度和国际化的开阔视野。而未来的“学院奖”,将以更高的学术评判标准、国际化的引领方向、公开透明的现场评奖方式,成为面向世界舞台展示优秀戏剧文化的全新窗口和戏剧行业的新标杆。
6、成立国际舞台美术联盟
2015年10月25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戏剧协会和我院联合创办的“国际舞台美术联盟”在实验剧场举行成立仪式,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戏剧协会总干事比安柯尼·托比亚斯等出席仪式并致辞。“国际舞台美术联盟”是专注舞台艺术价值、鼓励舞台艺术创新的组织,旨在彰显舞台艺术魅力、启示戏剧艺术创新,通过大型展览、工作坊、讲座、大师班、专业网站、专著出版等活动,鼓励初学者和专业人士从事舞台艺术创作。联盟的成立能够激励舞台美术艺术家创新,提升舞台美术作品的质量,有助于提高中国舞台美术专业及戏剧文化的国际地位,促进国际舞台美术界的交流,推动国际舞台美术教育发展。
7、参加第三届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交流活动
2015年11月21日至23日,由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三届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交流活动在上海成功举行,学院作为主席院校,组织召开联盟主席团会议,与全国(含港澳台地区)23所联盟院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和特邀嘉宾共同参加了活动。本届活动以“戏剧教育的民族化研究”和“戏剧教育进中小学”为主题开展了专题学术论坛,我院导演系副教授曹艳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专业教学规划的特色与追求》为题作了发言,介绍了学院戏剧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及其教学规划的三大特色:“模拟戏剧教育课堂情境,教学生如何学、教学生如何教”,“以演剧艺术的训练方式,重视以文学为基础的二度创作规律,让学生拥有创造舞台演出的本领”,“用戏剧之美完成对人的培养”,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可。
8、其他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2015年导演系教师赴法国进行欧洲当代戏剧研究;戏剧文学系教师赴瑞典参加戏剧双年展暨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执委会会议,赴格鲁吉亚参加在第比利斯举行的“格鲁吉亚表演展示”活动暨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执委会会议,赴韩国参加在仁川举行的“东亚古代学会第59届国际研讨会”;舞台美术系教师赴捷克参加在布拉格举行的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音乐剧系教师赴澳大利亚参加在帕斯举行的世界音乐剧教育家联盟年会;戏剧管理系教师赴意大利考察剧场经营及管理现状,赴英国对考察剧院团和戏剧组织的经营情况以及伦敦商业剧院和爱丁堡艺术节的运作模式;电影电视系教师赴德国参加在慕尼黑举行的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2015年年度大会;木偶剧艺术研究中心赴法国考察国际木偶戏剧节举办情况。
在对外国际演出方面,2015年舞剧系师生赴印度参加印度国立戏剧学院举办的第十七届婆罗多戏剧节;歌剧系赴俄罗斯参加在圣彼得堡举办的第十届国际声乐大赛暨安德列·彼得罗夫“歌唱面具”音乐节;表演系师生参与创作的话剧《麦克白》赴哥伦比亚参加在卡利瓦耶大学举办的亚洲戏剧教育国际研讨会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戏剧学院戏剧节,同时,《麦克白》还受邀参加了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22届锡比乌国际戏剧节。
(二)建设特色专业,打造国际化艺术教育品牌
学院在建立之初就已经具备了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厚的艺术传统和较为科学的教学体系。进入新世纪,学院继承优秀办学传统,明确办学思路:以“育人”为中心,以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戏剧影视精英人才为目标,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坚持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办学条件,走戏剧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具有中国特色内涵式发展的办学道路。
为满足国家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需要,学院于2015年增设戏剧学(戏剧策划与应用)专业,并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完成了新增专业(方向)的申报、师资配备等工作。该专业方向的增设,不仅是学院完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对于合理设置综合类艺术院校的本科专业、适应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亦是学院面向社会需求、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举措。同时,2014年新增设的戏剧影视导演(戏剧教育)、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演艺影像设计)目前发展良好,2014级两个专业方向教学秩序稳定,两个教学单位均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入手,扎实推进专业建设。
为积极推进高等艺术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强表演艺术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2015年学院与英国盖得霍尔音乐戏剧学院共同开始筹备话剧影视表演本科“2+2”双学位校际交流项目。2016年9月,首批招收的25名话剧影视表演2+2双学位班的学生正式入学。学院希望通过该“2+2”项目的实施,把自身的特色学科推向国际,以期进一步提高自身强势学科的水平,进而提升我国戏剧艺术特色院校的国际地位和品牌影响力。
“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学院始终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戏剧艺术院校。而国际化并不是要趋同化,而是将本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明融会贯通,实现中西合璧。为此,学院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将国际化合作办学作为建设世界一流艺术院校的重要抓手。
(三)加强现代校园管理制度
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学院工作实际,中央戏剧学院章程经过学院上下的共同努力,历经数次讨论修改,已进入正式报批阶段。学院的中心任务是人才培养,坚持以学生为本,完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成为2015年度学院加强现代校园管理制度的重要工作,这也是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校园文化氛围,形成良好校风和学风的重要基础。
1、配齐配强辅导员队伍,形成四位一体培训体系
2015年,通过人员转岗、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方式新增专职辅导员6人,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严格按照1:200的标准配齐配强辅导员队伍,开展并初步形成了岗前培训、理论培训、案例培训和专题培训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
2、经济资助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经济资助”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主,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相结合,通过物质帮助、精神帮助和心理帮助等途径,形成“推动优秀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困难学生自我发展,服务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推优、助困、服务”三位一体工作体系。
3、发挥优势,勇于创新,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建设校园文化,培养优良的校园人文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学院本着发扬传统、发挥优势、勇于创新的精神,坚持品牌活动与常规活动并重,深入开展了一批学生喜闻乐见、格调清新的艺术、体育、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艺术类院校的资源优势,利用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了健康向上、富有中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积极引导,使科研工作成为教学工作的后劲
2015年,学院修订了《中央戏剧学院科研激励和管理办法》,对院内科研项目进行了重新分类,使之更加适合戏剧艺术研究的需要,修订后的规章更名为《中央戏剧学院院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并正式施行。同时,为鼓励教师多做科研,激发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学院印发并施行了《中央戏剧学院学术出版物奖励办法》,与院内项目同时申报和评审。
全年,学院共发出17个申报类通知,共有68人次申报院内外科研项目,其中26人申报我院院内项目,3人申报我院学术出版物奖励,39人申报院外项目,包括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主题出版资助和国家艺术基金等。
2015年,我院共新增科研项目28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规划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各1项,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1项,文化部文化创新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1项;院内科研项目21项(其中1项同时申报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并获立项);横向科研项目2项。研究项目经费总计274.4万元,其中院外项目187万元,院内项目87.4万元。
学院始终坚持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并将科研工作当做提高教学工作的助力予以引导,鼓励教师保障教学情况下,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做到寓研于教、寓教于研,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智力保障。
(五)统筹兼顾,做好东城校区、昌平校区基础建设工作
昌平校区基建工作有序推进,体育馆、留学生宿舍楼、专家楼工程进入竣工验收收尾阶段,影视教学楼、舞美教学楼、剧场及制作中心进入装饰装修和设备安装阶段,理论教学楼、办公楼完成竣工结算及审计工作,学生宿舍1、2号楼、食堂、后勤综合楼工程已进入正常裁决程序,竣工备案工作也有了初步进展。全年共执行合同支付金额9202万元,审核新签订各类合同21个、合同金额4173.0818万元。
两个校区的网络建设工程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东城校区和昌平校区教师公寓(2号宿舍楼)的无线网络升级改造工程,实施了昌平校区办公楼、理论楼办公区无线网络建设工程;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了两个校区的网络安全运行,切实做好学院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相关工作,为信息化校园建设奠定了网络基础。充分的硬件保障,为建设世界一流艺术院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一年的发展和建设中,学院将继续保持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加强对世界戏剧教育和中国戏剧教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把握,上下一心,全面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建设,促进学院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艺术院校继续努力。
中央戏剧学院
2017年1月13日
[1] 原表演(戏剧影视表演)专业。
[2] 导演系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方向于2013级学生起,学制由4年变为5年。
[3] 舞台美术系舞台设计专业方向于2013级学生起,学制由4年变为5年。
[4] 戏剧文学系戏剧策划与应用专业方向于2015年正式招生。
[5] 戏剧文学系戏剧创作专业方向于2013级学生起,学制由4年变为5年。
[6] 电影电视系影视编导专业方向于2015级学生起,学制由4年变为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