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受邀参加2024第三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剧节。本届音乐剧节以“东西‘音’戏舞动上海,中国‘剧’展创作声量”为主题,于11月1日至4日在上海音乐学院隆重举行。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开幕式、表演教学工作坊、院校教学成果展演及党建主题活动,全面展现了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在教学、创作与文化传播中的专业实力与艺术追求。
开幕式:共襄音乐剧盛会
在上音歌剧院举行的开幕式上,来自全国及国际音乐剧领域的艺术家、教育家、理论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音乐剧艺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作为国内音乐剧教育的重要力量,系主任戴劲松作为师生代表参与会议,与行业领军人物及各大艺术院校近200余人教育同仁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中国音乐剧未来发展方向,致力于推动中国音乐剧原创与文化传播。
音乐剧表演教学工作坊:教学实践与学术交流并重
音乐剧表演工作坊是本次音乐剧节的重要亮点之一,为教学实践与学术交流搭建了一个多彩且充满活力的平台。中央戏剧学院师生在此积极学习并展示了自身对于身体与声音表达与音乐剧角色塑造的深入探索,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潜力。
由表演教研室主任吉璟津副教授主导的教学内容,通过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训练形式,使整个环境空间充满了创造力与感染力,将学生的活力与特性发挥到极致。学生“运动中的发声”展示环节,将贯口、绕口令与音乐有效结合起来,辅以创意十足的形体表达与戏剧元素,点燃全场!进一步提升了艺术表达能力与学术水平,为中国音乐剧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院校教学成果展演: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学生绽放青春光彩
学院音乐剧系学生参与的院校教学成果展演中,精彩的表演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获得了现场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充分展现了学院在音乐剧人才培养中的丰硕成果。
由研究生俞王诗琪带来的《Don't Rain on My Parade》激情四溢,技艺娴熟,展现了音乐剧角色的情感张力;覃可心的《Astonishing》音色明亮、情感真挚,令人印象深刻;高品演唱的《夜奔》深情动人,充满戏剧氛围。而高品与覃可心合唱的《On the Edge of Time》,声线交融、默契十足,将表演推向高潮。整个展演在戴劲松与郑欣闻笛教授带领的团队指导下,配合郭嘉辉老师的艺术指导,展现了音乐剧教育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深度融合。
党建主题活动:文化引领育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助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在第三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剧节期间,积极参与党建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文化为载体,以艺术为桥梁,将红色精神融入音乐剧教育与实践。
在制作人李东先生所主持的工作坊活动中,他借助党史音乐剧《辅德里》详细阐述了党章诞生的历程。此次活动由上海音乐学院党支部与中央戏剧学院党总支联合举办,旨在通过这一红色题材剧目,向参与者传达一个信息:创作排演一部红色剧目并非难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剧目深入人心,为观众所铭记。在项目启动之初,静安区便设定了演出100场的目标,这意味着创排团队虽然能够在政府提供的启动资金支持下开展剧目创作,但后续的演出则需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实现。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一目标的实现颇具挑战性,因为市场化运作要求剧目必须具备足够的吸引力,能够让观众心甘情愿地购票观看。然而,作为一部严肃的红色题材作品,如何在有限的启动资金支持下,避免过度依赖大牌演员,确保剧目的质量与吸引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辅德里》作为一节兼具教育性与艺术性的艺术党课,不仅致力于吸引党员走进剧场,更希望通过自身的魅力,引导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主动购票观看。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宏强调:“这是我们自项目启动之初便始终坚持的目标,因为我们深知,只有实现市场化的剧目才更具生命力。我们期望这部剧目能够真实再现党史,同时深入观众内心,产生持久的影响。”在音乐剧系的教学实践中,始终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将党的文化使命与音乐剧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此次活动中,师生们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经典艺术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通过鲜活生动的艺术作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第三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剧节汇聚了国内外顶尖艺术资源,聚焦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前沿方向。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系在此次音乐剧节上的积极参与,不仅促进了高校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更彰显了学院在音乐剧人才培养与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