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上午,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昌平校区办公楼201会议室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开展集中学习。会议由党委书记徐永胜主持。
徐永胜指出,2025年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际召开的一次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盛会,意义深远。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他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动员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凸显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下简称“三大属性”),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以下简称“六大特质”),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个时代命题,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委副书记、院长郝戎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现场聆听了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他谈到,本届会议成果扎实、举措得力,会议站位高远,全面梳理与总结了过去一年人大、政协以及政府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又极具前瞻性地为新一年工作锚定方向、擘画蓝图。他表示,在今年的两会上,他有三个提案:一是聚焦戏剧教育师资通道问题,扎实推进以戏剧艺术为载体、融入教育学理论的交叉学科发展;二是关注在新媒体语境下艺术人才的规范化建设与培养路径;三是关于数字人的版权问题。
他强调,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作为戏剧影视艺术教育“国家队”和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排头兵”,学院既要聚焦艺术本体,创造出响应时代呼声、引领时代精神、铭记时代烙印的文艺作品,又要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充分发挥学院在艺术教育中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路径,全方位提升戏剧文化艺术传播力和影响力,努力为服务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切实回答好“强国建设、中戏何为”的时代命题。
党委巡察办公室主任马紫佳在发言中,着重谈到了对教育“三大属性”的理解。她表示,在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中,“三大属性”是根基。这一教育性质理论,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一以贯之,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植根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丰厚土壤。一是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要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三是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坚持“三大属性”,胸怀“国之大者”,扎实实施《纲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百舸争流的奋斗姿态,将“三大属性”的根本要求体现到提升“六大特质”、全面构建“八大体系”的过程中,转化为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东宾在发言中,围绕学院未来的专业建设,具体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影响。他表示,当下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未来的教育形态。艺术教育面临着AI技术赋能的广阔机遇,也需要直面专业重构的深刻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有前瞻性的考虑和布局,主动拥抱变革,抓住科技机遇,积极探索艺术+科技的共生机制,构建面向未来的学科专业新格局;同时,也要引导师生防范技术伦理风险和应对技术挑战,培养出更多适应AI时代的高素质艺术人才,推动艺术教育在新时代实现创新发展,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徐永胜在总结发言中谈到,新征程上,学院党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深刻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锚定“特色鲜明、世界一流”艺术院校建设目标,将自身发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坚定不移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转化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牢牢把握国家启动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战略发展机遇,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水平交流合作,努力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戏剧影视精英人才,切实以改革新成效赋能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