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使全院师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基本理念、基本内涵和基本方法,努力营造“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浓厚氛围,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特别推出“审核评估应知应会”系列专栏,推介审核评估要点要义。
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相对于2013-2018年组织实施的审核评估而言的。2021年1月21 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新一轮审核评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对接新时代教育评价、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引导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新一轮审核评估“新”在哪里?
一是评估导向的变化。强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是评估内涵的变化。变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是评估类型的变化。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方案和不同指标模块供高校自主选择。
四是评估方法的变化。采取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当好“医生”和“教练”,为学校“诊断把脉”,突出评估为学校服务;
五是评估功能的变化。突出评估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评价结果供“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科评估共享使用,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精准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方针和指导思想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推进评估分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一轮审核评估如何进行分类评估?
根据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和高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发展实际,本轮审核评估分为两类四种。高校可根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各自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等进行自主选择。
我院此次申报参评第一类评估。第一类审核评估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考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
评估时间:2025年下半年
评估考察重点: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突出综合性、诊断性,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
定性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8个审核重点。
强调3个注重:
注重质量保障的文化机制,引导高校提升内部质量保障能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注重本科教育的时代要求,引导高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
注重特色发展,引导高校全面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定量指标:包括22个必选项和13个可选项。高校可结合本校办学实际和优势特色自主选择可选项,自主选择多个类型高校常模数据作对比分析,进一步找准所处坐标和发展方向。
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包括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等六个部分。
一是评估申请。高校需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包括选择评估类型和评估时间。
二是学校自评。高校依据自主选择的评估类型及指标体系,结合学校办学实际,认真开展自评自建。学校按要求填报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形成《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并公示。
三是专家评审。评估专家统一从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库中产生,人数为15—21人。原则上,外省(区、市)专家人数不少于评估专家组人数的三分之二、专家组组长由外省(区、市)专家担任。采取审阅材料、线上访谈、随机暗访等方式进行线上评估,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问题,形成专家个人线上评估意见。专家组组长根据线上评估情况,确定5—9位入校评估专家,在2—4天内重点考察线上评估提出的存疑问题。综合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总体情况,制订问题清单,形成写实性《审核评估报告》。
四是反馈结论。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负责审议《审核评估报告》,通过后作为评估结论反馈高校,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教育部每年向社会公布完成审核评估的高校名单,并在完成评估的高校中征集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经教育部评估专家委员会审议后发布,做好经验推广、示范引领。
五是限期整改。高校应在评估结论反馈30 日内,制订并提交《整改方案》。评估整改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原因,排查薄弱环节,提出解决举措,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整改工作台账,实行督查督办和问责制度,持续追踪整改进展,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原则上,高校需在两年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六是督导复查。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高校整改情况进行督导复查。对于评估整改落实不力、关键办学指标评估后下滑的高校,将采取约谈高校负责人、减少招生计划、限制新增本科专业备案和公开曝光等问责措施。
材料整理:刘于汀
排版:杨珺喆
审校:蒋 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