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完美演绎《驯悍记》并开展戏剧工作室
10月19日晚,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GITIS)演出的《驯悍记》在我院昌平校区剧场中心镜框式舞台剧场精彩上演。该剧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剧作,讲述了精明的彼得鲁乔迎娶“彪悍”的富家女凯瑟琳娜的故事。
全剧的开场便是比恩卡被姐姐凯瑟琳娜恶搞,把吉他套在了头上,随后凯瑟琳娜的亮相也颇具视觉冲击力,她挥舞着带有铃铛的皮带驱赶众人,簌簌的响声更是助长了她彪悍的气质。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导演对于剧目的现代化改编,在婚礼上彼得鲁乔身穿蜘蛛侠的服装从观众席冲出,引爆了现场,而后凯瑟琳娜被彼得鲁乔“驯服”也用蜘蛛侠头套表示。该剧还用戴着火苗头套的格鲁米奥来代表火炉,用他挥舞的手臂代表跃动的火焰。导演为演出中加入的中国元素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例如彼得鲁乔吹葫芦丝,让凯瑟琳娜用筷子吃包子,用“Jackie Chen”(功夫演员成龙)来帮助霍坦西奥树立信心等。
《驯悍记》原剧本取材于古代苏格兰民谣《一张马皮裹悍妻》,该民谣继承了宣扬“大男子主义”的历史背景,从男性视角维护自己的话语权,莎士比亚对残暴虐待女性的故事进行了大幅度改编,并用嬉笑怒骂取代了极端场面。而在本次演出的《驯悍记》中,导演把重点放在了彼得鲁乔和凯瑟琳娜的爱情故事上,略过了求婚者和仆人,并对比恩卡和霍坦西奥的故事线做了一定程度的简化。
导演在演后谈中表示,在当今时代的家庭中,角色分配问题表现得更为明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回归爱与理解,男女之间的优越感不应该来源于性别,而应该来源于行为。同时这部《驯悍记》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女性是该完全依靠她的丈夫,还是应该有能力自给自足?家庭中谁来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情侣能否改变彼此对爱的观念?
10月19日上午,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在我院昌平校区伸出式剧场展开了戏剧工作室。主讲人为该校米哈伊尔·楚卡琴科教授,他教授的主要内容为观察与感受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工作室开展的时间较早,米哈伊尔首先与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清晨练习”,帮助大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通过有节奏的数数字游戏与大家开展对节奏意义的讨论。随后,米哈伊尔指出,戏剧表演的第一步在于细致入微的观察。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观察的意义,米哈伊尔与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冥想练习,分别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以及味觉出发,帮助大家回忆记忆深处的场景与感受。米哈伊尔指出,导演在戏剧排练中,第一步就是阐述自己对这部剧的认识。由于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导演一定要让大家进行感官搜索。为了更清晰地表现这一点,米哈伊尔让大家回忆了记忆里最后一部带有明显味觉的戏,以此来表明这五种感官带来的感受都在舞台上对演员的判断和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交流之后,米哈伊尔邀请同学们到台上站成一个大圈,用逆时针的相同节奏抬腿来困住一只假想中的老鼠,同时顺时针与旁边的人击掌。同学们在几次尝试之后终于能够有节奏的完成这个训练。
随后,米哈伊尔做了第二个练习,他随机挑选出三名同学背对着其他人,然后再从剩余的人里挑出一名同学来指定一位背对着大家的同学,并想办法叫他回头。整个练习过程中,同学们都成功地呼唤到了自己指定的同学。米哈伊尔告诉大家,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感知能力。但这种感知能力在舞台表演时会丧失不少,因此演员要有更强的感染力,这样才能带动观众进入戏剧情境。
接下来,米哈伊尔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训练观察能力的练习,并再次强调了观察在表演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在表演教学中,表演练习要尽量避免形式化,要通过观察、交流等途径获得整体感受,而这种感受也与直觉有着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