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中央戏剧学院“文化振兴 艺术赋能”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贵州省长顺县开展实践活动

中央戏剧学院
2023年07月18日 08:33

点击上方“中央戏剧学院”进行关注

图片


文化振兴

艺术赋能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中央戏剧学院团委组织成立多支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推动社会实践工作融入学院“三全育人”和“大思政”工作格局,教育引导广大中戏学子充分发挥青年才智、结合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在行走间上好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图片

中央戏剧学院“文化振兴 艺术赋能”暑期社会实践团于设计绘制的雷坝村墙画前合影


       其中,中央戏剧学院“文化振兴 艺术赋能”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12人,于7月3日—7日赴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开展多项实践活动。实践团由学院团委带队,成员由学院多个专业的同学组成。在学院赴长顺县帮扶干部、县委常委、副县长赖小卓,学院赴长顺县帮扶干部、雷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志鹏的支持与帮助下,实践团结合长顺县发展所需、中戏学子专业所能,通过拍摄乡村振兴微纪录片、举办戏剧课堂、重走长征路、聆听“行走的思政课”、为村民拍摄全家福、开展调研座谈交流等活动,带领中戏学子立足专业特色,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用艺术赋能乡村建设。


拍摄乡村振兴微纪录片,记录中戏学子的实践故事


       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是讲述中国故事的“锻造炉”,讲述中国故事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催化剂”,作为中戏学子,用艺术作品讲述乡村振兴的中国故事,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纪录片团队结合贵州省长顺县丰富的红色文化,用影像纪实的方式展现中戏人在长顺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的侧影。


图片
图片

纪录片团队拍摄“孩子剧团”剧目演出


       我院戏剧教育系两名研究生支教成员于今年四月来到贵州省长顺县第四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支教活动,纪录片围绕着两名支教成员为当地小学生排演“抗战时期孩子剧团进行抗敌宣传”红色戏剧的故事,记录排演戏剧并成功演出的全部画面。纪录片通过影像记录两位支教老师与当地学生同吃同住、深入参与当地红色文化教育等画面,讲述中戏学子的家国情怀,又通过戏剧的方式将红色精神传递给长顺的孩子们。


图片
图片

我院支教团为长顺县第四小学排演红色戏剧作品


       拍摄团队与当地村民、师生充分沟通,在前期进行采风设计,力图展现“中顺”双方的帮扶成效和情谊。同时,纪录片这一载体记录并推广了长顺当地学生排演的红色戏剧,对于提升当地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长顺县第四小学也将在我院的专业支持下,继续开拓美育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开展戏剧课堂,用美育点亮少年艺术梦想


       7月4日—6日,来自音乐剧系和戏剧教育系的三名实践团成员,在长顺县金竹花园小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戏剧小课堂,并于6日晚举行了现场汇报演出。


图片

实践团在异地搬迁社区开展“戏剧小课堂”启动仪式


       7月4日,“戏剧小课堂”在金竹花园社区举行启动仪式。长顺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陆永佳,县委常委、副县长赖小卓,团县委副书记李佳阳,雷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志鹏,金竹花园社区两委班子,中央戏剧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全体师生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校地双方领导分别介绍了长顺县情及实践目的,对“戏剧小课堂”实践计划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

       金竹花园是当地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以后,亟待解决的是教育水平的提升。此次课程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搬迁社区青少年对艺术的认知,帮助其增强学习艺术的自信心,提升文化素养及综合表达能力。实践团的老师们通过戏剧游戏的方式提高了孩子们对于戏剧课堂的热情,并以耳熟能详的歌曲作为教学载体,向孩子们讲解了基本的戏剧知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实践团在异地搬迁社区开展戏剧课堂


       金竹花园是当地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孩子们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以后亟待解决的是教育水平的提升。此次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丰富搬迁社区青少年对艺术的认知,帮助其增强学习艺术的自信心,提升文化素养及综合表达能力。实践团的老师们通过戏剧游戏的方式提高了孩子们对于戏剧课堂的热情,并以耳熟能详的歌曲作为教学载体,向孩子们讲解了基本的戏剧知识。

       实践团已连续两年在当地的异地搬迁社区开展戏剧课堂活动,以戏剧美育的方式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少年心中,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重走红军长征路,聆听“行走的思政课”


       7月6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了长顺县长寨街道永增村,与长顺县直属机关百名党员共同整编列队,重走红军当年走过的山间古道,亲身感受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古道全程2.5公里,石路崎岖,实践团的同学们挥舞着旗帜、唱着红歌努力前进。途中,实践团聆听了讲解员讲述的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事迹,从中领悟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更加坚定了投身新时代奋进之路、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


图片

实践团成员重走红军长征路

图片

实践团成员重温入团誓词


       实践团还走进长顺红军标语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长顺红军标语纪念馆是目前存留为数不多,且字迹清晰可辨,极具代表意义的红军标语遗址之一,对传承红色基因、感悟红军长征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实践团还来到平塘天眼,切身感受我国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了解“中国天眼”历史,深刻体会万众一心、奋勇前行的民族精神。


图片

实践团来到长顺红军标语纪念馆参观学习

图片

实践团参访中国天眼


       行走间生动的“大思政课”使实践团成员充分感受到,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与新的历史任务,作为青年一代,要继续葆有信仰、信念、信心,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以中戏人特有的精神面貌砥砺前行,万众一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拍摄村民全家福,定格幸福瞬间


       为村民拍摄全家福是我院赴长顺县实践团开展的品牌项目,已连续开展三年,旨在通过同学们的镜头,定格幸福瞬间,记录伟大成就。7月4日,实践团在雷坝村网格员的带领下,由当地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向导,再次深入村民家中,为他们拍摄全家福及生活照,用照片记录下当地风土人情与家庭温馨瞬间。实践团此次共为10户家庭进行拍摄,并将照片送至村民手中。


图片
图片

实践团拍摄的部分村民全家福和生活照


       长顺县雷坝村自然风光秀丽,人情温厚淳朴。在拍摄过程中,村民们亲切地与同学们交谈,实践团成员们也更加了解乡亲们的日常生活与发展变化,更好地拍摄出生动且富有自然情趣的照片。

图片

实践团拍摄的部分村民全家福和生活照

图片
图片


       三年来,我院师生通过镜头传递温暖,记录雷坝村变化,讲述属于当地的奋斗故事。拍摄过程中,同学们多次感受到文化与乡村风貌之间融合所带来的巨大魅力,更加理解了文化艺术与乡村建设互通、融合的重要意义。


图片

实践团拍摄的部分村民全家福和生活照


开展调研座谈交流会,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才智


       7月6日上午,实践团来到长顺县第四小学开展调研交流,并与长顺团县委书记李佳阳、长顺县第四小学校长冯应清、西部计划志愿者代表开展座谈会。实践团参观了校园的设施建设,了解了学校情况,并重点调研了学校美育工作。座谈会上,校地双方师生共同就搬迁社区的中小学开展美育教育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同学们收获颇丰,也为长顺县第四小学未来的美育工作开展方式建言献策。


图片

实践团赴长顺县第四小学开展调研交流


       7月7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我院定点帮扶地雷坝村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同学们在我院帮扶干部、驻雷坝村第一书记李志鹏及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参观了乡村振兴试验点梅花鹿基地与百香果种植基地,亲自体验耕作并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下午,实践团成员在雷坝村党群服务中心与学院赴长顺县帮扶干部、县委常委、副县长赖小卓,学院赴长顺县帮扶干部、雷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志鹏以及雷坝村村委会干部开展座谈交流会。同学们聆听了雷坝村脱贫攻坚时村干部们的感人故事,了解了当下雷坝村为乡村振兴做出的不懈努力,同学们也分享了自己关于乡村振兴的所思所想,群策群力,为雷坝村拥有更好未来出谋划策,贡献属于中戏人的青春才智。


图片

实践团赴我院定点帮扶地雷坝村进行交流座谈


★ ★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院将持续发挥好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引领一代代中戏人以更加饱满的精神面貌,立足所学,着眼未来,肩负起乡村振兴的使命与担当,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供稿、图片:团委

审校:顾泽惠

责编:陈予婧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央戏剧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