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一、培训背景与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高标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打造演艺之都,推进‘大戏看北京’文化品牌建设”。随着演艺新空间的井喷式增长,行业对既懂艺术运营、又擅资源整合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系统性培养适应新型演艺生态的专业人才,成为推动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课题。
二、培训项目简介
1.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推动构建“点-线-面-体”联动的城市文化生态网络为背景,围绕社会效益提升与产业升级的双重目标,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培育兼具艺术视野与市场思维的高级管理人才,推动演艺空间的多元化运营,为“演艺之都”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2.主办单位
中央戏剧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戏剧教育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直属院校,是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国家确定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所在地,是世界著名艺术院校。中央戏剧学院设表演系、导演系、舞台美术系、戏剧文学系、音乐剧系、京剧系、歌剧系、舞剧系、戏剧教育系、戏剧管理系、电影电视系、戏剧学系、数字戏剧系。本科专业设置有: 表演专业、曲艺专业、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录音艺术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学专业、音乐剧专业、戏剧教育专业、艺术管理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院具有艺术学、戏剧与影视、戏曲与曲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中央戏剧学院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继承中华民族美学传统,博采众长,厚基础、重实践,秉承"求真、创造、至美 "的校训,致力于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戏剧影视艺术精英人才。学院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闻名中外的艺术家、学者、教授和作家,为中国戏剧影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3.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简介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培训安排
1.培训时间
培训周期定为2025年6月9日—11月10日
具体培训安排为:
6月9日—7月3日:理论课(25天)
7月3日—9月3日:导师课(2个月)
11月4日—11月5日:课程延伸(5天)
(4日—5日:外教课,6日—8日:大师班)
11月10日:结课汇报(1天)
2.项目实施地点
集中授课地点:中央戏剧学院东城校区
3.课程简介
课程包括理论基础课、导师实践课、课程延伸及成果展示环节。
理论授课涵盖“基础理论概述”“演艺商业”“内容生产”和“空间运营”四大板块,其中除了实践导师课程以外,其他课程均为集中授课。
在导师实践课程环节,学员将就近被分至京津冀地区开展实践。导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将针对演艺空间运营中的经营痛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学员完成实践课程后,将返校参与为期三天的理论延展课程,通过案例复盘,强化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随后,学员将参加由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第十届国际剧院团经营管理大师班”,通过国际交流研讨,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
4.师资力量
为确保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与实践性,项目组建了以中央戏剧学院为核心、汇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的复合型师资团队。师资队伍由三大主体构成:一是来自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舞蹈学院、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带头人负责教授理论课程;二是来自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央芭蕾舞团、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等演出行业标杆机构的运营专家,讲授传统演艺空间的管理实务;三是开心麻花、大麦空间、77剧场、鼓楼西剧场、正乙祠戏楼等特色演艺空间的主理人,分享差异化运营管理经验。同时,授课教师还包括来自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文艺报》、首都版权协会以及上海新天地商业综合体运营团队等数十家行业平台的专家,通过多角度探讨政企合作模式创新、艺术创作生态构建、观众黏性提升等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与前瞻性。
四、招生对象
本培训项目面向京津冀地区招生,选拔采取社会报名、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方式,重点考察报名者的工作机构、入行年限、职称职级、行业建树等多方面条件,选拔符合行业人才标准、具有一定行业工作经历与管理水平的剧场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1.录取名额
30名
2.录取方式
录取方式为材料审核评定+论述题考核。
审核通过后,将以邮件、电话形式告知学员入选情况。未经审核通过的报名者不再另行通知。收到邮件通知3天内未回复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录取依次递补。
3.培训费用
本项目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不收取学员任何费用(包括听课费、学杂费、参观及演出门票费)。
培训期间,本项目为所有学员免费提供午餐。北京地区学员不提供住宿,天津、河北地区的学员提供住宿,因学员个人产生的费用需要自行承担。
五、报名事项
1.报名时间
自发布招生简章之日起至2025年5月20日,逾期不予受理。
2.报名流程
填写报名表及完成论述题(见附件)→提交报名表、报名试题和所需材料→资格审查→发放录取通知书→报到入学
3.报名材料
(1)报名表:通过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招生简章,自行下载《报名表》(见附件1),该表须由本人签字、推荐单位盖公章,扫描为PDF格式,文件命名“单位全称+姓名+报名表”;
(2)身份证正反两面扫描件(PDF格式),文件命名“单位全称+姓名+身份证”;
(3)最高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PDF格式),文件命名“单位全称+姓名+学历证明”;
(4)获奖证书扫描件(PDF格式),文件命名“单位全称+姓名+XX奖获奖证书”;
(5)工作单位出具的脱产学习证明(见附件2),该表须由本人签字、推荐单位盖公章,扫描为PDF格式,文件命名“单位全称+姓名+脱产证明”;
(6)近期正面1寸白底免冠证件照电子版(小于200k),文件命名“单位全称+姓名+照片”。
4.提交方式
将所有报名所需电子材料形成压缩包,邮件注明“单位全称+姓名+报名材料”字样,务必于2025年5月20日17:00点前发送至项目组工作邮箱theatrechn@126.com 。
所有材料均作为学员遴选的重要参考资料,需保证所有报名材料真实有效,凡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录取资格。
六、其他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1.注意事项
本着相互诚信、相互认同的原则,凡参加培训学员,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招生简章的各项规定,在校集中培训期间严格按照中央戏剧学院校园管理制度执行。项目主体享有对培训学员及成果的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及宣传权等,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进行书面说明。
2.联系方式
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邮编:100710
固定电话:010-56620479
联系人:田雨鑫老师
联系电话:15116965200
邮箱:theatrechn@126.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东棉花胡同39号
附件:
附件1、项目报名表
https://kdocs.cn/l/cvuN5A3FxXSO
附件2、同意脱产学习证明
https://kdocs.cn/l/cpjRh5lQw4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