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强调全党要把育人才、建队伍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应当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着力激发全国各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中央戏剧学院以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的创排与演出为载体,将艺术教育深度融入文化强国建设,以“扎根人民、传承经典、守正创新”的艺术实践,生动诠释新时代戏剧教育的使命担当。
演出时间:
2025年4月25日 — 4月27日 19:30
演出地点:
中央戏剧学院剧场中心 镜框式舞台剧场
一、院团携手:血脉同源的历史回响
中央戏剧学院是培养戏剧影视艺术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中国歌剧舞剧院则是国家级艺术院团。二者历史渊源深厚,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前身正是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舞剧院,可谓“同根同源、一脉相承”。2023年,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艺术创作、科研交流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其中,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作为合作框架下首个落地的联合教学实践项目,为双方深化合作奠定基础,也为艺术人才培养与文艺创作发展提供新范式。
《小二黑结婚》以20世纪40年代山西太行山解放区为背景,改编自赵树理同名小说,通过山西农村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变革与人性觉醒。
歌剧《小二黑结婚》是中央戏剧学院1952年第一届歌剧系的原创毕业剧目,由田川、杨兰春编剧,马可、乔谷、贺飞、张佩衡作曲,乔佩娟、吕斌等老一辈歌剧表演艺术家作为第一届毕业生完成了当年的首次公演。其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开创了民族歌剧的创作范式,更以《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等经典唱段,成为新中国文艺史上的里程碑,有力的推动了新中国歌剧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此次复排,剧组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舞台技术与当代审美表达,在守正创新中激活新时代戏剧文化创造力和生命力。
中国歌剧舞剧院派出以导演朱亚林、指挥周君、助理指挥于帆及民族乐团20余位乐手的艺术家团队全程指导与协作,在近两个月的排练中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帮助。中国歌剧舞剧院还将其2017年定版后的歌剧《小二黑结婚》中大部分人物的服装免费提供给我院学生演员创演使用,为舞台呈现增添了专业与华丽的底蕴。剧中首演小芹的乔佩娟老师作为中戏第一届歌剧系毕业生,其艺术生涯与学院发展深度交织,此次复排堪称“跨越时空的师生对话”。
《小二黑结婚》在中国歌剧舞剧院排练照
从乐队角度看,这是中戏首次引入民族乐团参与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常任指挥周君也是这次中戏版《小二黑结婚》的指挥,中戏版既是中国歌剧舞剧院2016版的延续,也是中央戏剧学院2025年建院75周年的特别呈现,周君老师在音乐处理上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与创新。“我们这次乐队沿用了2016版的原班人马,虽然受场地限制,但我们没有降低艺术标准。结合中戏场地的人员编制搭配钢琴,效果反而比大乐队更出彩。这一版乐队版的《小二黑结婚》既新颖又亮眼,相信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二、经典重释:民族歌剧的当代表达
此次《小二黑结婚》的复排,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舞台技术与当代审美,实现了经典的创新性发展。
在舞台呈现方面,剧组参考中国歌剧舞剧院2016年复排版本,并结合校园环境和剧场条件进行调整。舞台空间运用前实后虚的设计逻辑,前区写实立体,贴近生活;中景浮现木刻版画效果,以剪影向远景延伸;天幕运用木刻中线化手法展现太行山,营造出远近结合、虚实相生的“大写意”审美格调,将传统视觉表达与现代设计手法完美融合。
歌剧《小二黑结婚》剧照
本次创排特邀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朱亚林导演进行创作,他讲到,“这次我们剧院和中央戏剧学院联合制作校园版《小二黑结婚》,这是个很好的契机。这部作品1952年诞生于学校,作为中国第一部喜歌剧、民族歌剧的代表,历经时代变迁仍历久弥新,极具里程碑意义。这部戏回到校园就像回家,能让当代歌剧学子接触经典,也为培养歌剧新人做了件好事。”
从教学维度看,这部诞生于中央戏剧学院的民族歌剧,如今又重回校园舞台,新一代中戏学子作为传承者,反复揣摩、学习,把前辈的接力棒传好。饰演女主于小芹的是2020级歌剧表演班的李西子,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通过剧本围读,和导演前辈请教,去揣摩那个年代18岁于小芹的生活日常。饰演男主小二黑的是2020级歌剧表演班的杜永烁讲到,“这次演出和以往参演的歌剧大不相同,大量台词以说与唱结合的形式呈现,对我们而言,是一次极具意义的锻炼,既能展现台词功底,又能融合歌剧系的声乐训练,堪称完美的艺术融合。”
从行业维度来看,本次演出汇聚中央戏剧学院各系部合力,特别是舞美制作实验中心在新投入使用后的首个制作剧目即挑战经典复排,既是对学院硬件升级的实战检验,也彰显了戏剧艺术教育创新与工业标准接轨的信心与决心,标志着学院“教学—创作—实践”一体化育人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深度参与,同样构建了“院团—院校”双主体育人机制,为培养“德艺双馨”的拔尖戏剧艺术人才提供了新的范式。
三、立德树人:实践课堂上的育人篇章
本次排演对歌剧系师生而言,是全新且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歌剧系刘珊老师讲到,“我们的学生一直主攻美声,民族唱法几乎是零基础,唱法转换、咬字差异,再加上融合中国音乐戏曲元素,可谓时间紧困难重。但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导演、指挥亲自指导学生,这种高规格的合作让大家进步飞速,一步步向民族歌剧的标准靠拢。”
我院师生团队赴中国歌剧舞剧院合乐排练的过程中,其院团2017版的男女主角蒋宁(饰小芹)、毋攀(饰小二黑)、高鹏(饰二孔明)、常通(饰金旺)等优秀歌剧演员亲临现场,与中戏学生演员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交流歌剧演唱与表演心得,以老带新的模式生动呈现着民族歌剧艺术血脉的传承。
白硕导演讲到,我们排演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经典剧目创作和演出的机会,能够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领悟中戏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理念,锻炼学生通过演唱表演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创作手段。
歌剧《小二黑结婚》剧照
同时,《小二黑结婚》的创排是中央戏剧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也是创新“大思政课”的有益探索。剧中演员全部由学院歌剧系在校学生担纲,学院舞美系、戏管系、舞剧系、实践教学中心师生团队联合共同完成全部创作与制作,形成了全链条实践教学体系。
该剧将课程思政元素紧密融入艺术实践,通过沉浸式创作,引导学生在角色塑造中理解革命历史、感悟时代精神。学生们在主创教师团队的带领下全心投入排练,深入研究剧作家和作曲家的创作背景,深刻体会山西民间音乐特质,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实现“艺术教育”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创作的过程也让学生们感受了一次次生动的大思政课教育。
75载风雨兼程,中央戏剧学院始终秉承“从延安走来”的红色基因,坚守“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艺术教育使命。此次歌剧《小二黑结婚》的复排,既是对学院建校初心与艺术传统的致敬,更是以民族歌剧为载体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命的自觉担当。
乐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