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加大推普力度,用诗词之美筑牢强国语言基石 中央戏剧学院开展第二十七届推普周活动

中央戏剧学院教务处
2024年09月23日 09:30

2024年9月16日至22日为全国第27届推普周,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开展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学院以“加大推普活动力度,筑牢强国语言基石”为主题,联合中央戏剧学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发挥电影电视系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特色优势,组织2023级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班的同学们录制经典古诗词诵读,助力第二十七届推普周。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情感世界,还能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中央戏剧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使用标准的普通话,通过不同的诵读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国古诗词的魅力,让观众感受到诗词中声、韵、调的配合,以散文的形式加强诗词的表达理解,不仅能够推广、传承中华语言文化,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追求。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图片
图片


钗头凤

宋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图片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词作品,刻画了作者陆游与原配唐氏的爱情悲剧。全词节奏紧促,声韵凄切,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

红酥手,黄縢酒,似一幅细腻的画卷,缓缓展开在眼前,当春风拂过,那满城的春色与宫墙边的杨柳交织,似乎在低语着。时光荏苒,东风不解风情,它不知道它带来的并非和煦与温暖,而是将那份欢情撕扯得薄如蝉翼,所以两人之间愁绪满怀,岁月蹉跎,彼此间的距离如同无法逾越的鸿沟,错,错,错,悔恨,不舍,却也无奈。

春天依旧,时间的轮回未曾停歇,但人事已非。她如今已是形单影只,空瘦如柴,她的泪水如同断线的珠子,一颗颗滴落在鲛绡之上,浸湿了那份深深的思念。桃花依旧笑春风,池阁已空,人事已非。那些山盟海誓,虽然仍在耳边回响,但锦书却已难再托。莫、莫、莫,那份深情,只能化为词中的遗憾。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图片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唐·王昌龄 

图片
图片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图片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全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诗人坚定不移的初心和高尚纯洁的品格。全诗韵律和谐、押韵工整、音节节奏巧妙,音韵与情感的紧密结合。不仅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和表现力,也使得全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深刻和动人。

芙蓉楼,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建筑,见证了无数人的离别与重逢。每当夜幕降临,灯火阑珊处,总有那么些身影,把酒言欢,倚栏远眺。而今天,两把油纸伞下,伫立一对友人,许久,王昌龄地站在阁楼上,目送着友人辛渐渐行渐远的背影,他看着雨滴落在江面上,激起一圈圈涟漪,他想起了共同度过的那些日子,那些欢声笑语,那些诗词歌赋,如今都化作了回忆,随着江水流向远方。

寒雨依旧连江,心中无限酸楚,最终却也明白,无论相隔多远,这份友谊,永远不会改变。因此,他选择用诗意的笔触记录下这一刻的心情与感慨,让这份情感得以永恒地流传下去,于是,这首脍炙人口的《芙蓉楼送辛渐》就此诞生。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图片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图片
图片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图片


《过零丁洋》是南宋大臣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虏后,押解经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亡的痛心、对自身坎坷经历的感慨,以及宁死不屈、以死报国的决心。全诗行文押韵工整、平仄相间、音节节奏稳定,音韵与情感的契合。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气节和赤诚的爱国情感。

诗人在职时,正值元蒙军队大举南侵,南宋处于亡国边缘。为了救亡图存,他积极组织抗战,不幸兵败被俘。在零丁洋上诗人孤苦伶仃,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忠贞不渝,心中的爱国之情愈发浓烈,出示此诗,以明心志,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图片


《秋词》唐·刘禹锡 

图片
图片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图片


《秋词》是作者刘禹锡正值其人生低谷时期所作。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境,诗人并没有消沉沮丧,而是保持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秋词》正是他这种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通过歌颂秋天的美好来表达自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秋词》在音韵上展现出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其押韵工整、平仄相间以及音韵与情感的完美结合等特点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音韵美。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枯黄的叶子落下,萧瑟的秋风吹过,难免产生悲情之感。这还真是“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天的悲凉或许正映照着此时我的仕途,革新失败,被贬朗州,但悲伤从未在我的心间停驻!我偏偏说这秋天比春天还要美好,这朗州比那长安还要舒适,我偏偏要说这所谓人生低谷比他们那朝堂巅峰还令人心潮澎湃。

看!那振翅高举的白鹤!在秋日晴空中,身姿矫健、排云直上!我的诗兴也随之冲上云霄!天上的鹤,不知何为疲倦,只是一往无前翱翔;地上的我,不知何为消沉,只知道乐观豁达方为正道!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图片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图片
图片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图片


《雁门太守行》是由唐代作家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作者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与将士精神的热情歌颂,展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卓越的文学才华。通过押韵和谐、平仄相间以及音韵与情感的完美结合,使得全诗读起来既有节奏感又富有情感深度。

看!那朝廷被混沌浓墨所侵蚀!听,那战鼓同三千弱水灌孤城。铁甲向天,层云耸肩,阳光攀附于盔甲之上。边疆扬沙捕净空,阵仗沙场血溅飞。我在那刀光枪影下,寻缝夺命。

鲜血从我的伤口中溢出,斑斑血迹染红我的全身,我虽与无常擦肩而过。可想起君王对我的寄托于期望,万卷黑云压不倒我的报国之志   千军万马更打不破我的舍命决心。报国殇、舍命战,何惧之。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图片


Q1:什么是普通话?

A1:现代标准汉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同时还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Q2:普通话的诞生由来?

A2:“普通话”这一称谓最早可追溯至1906年,由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提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并正式确定了其定义和标准。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普通话推广工作在国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并逐渐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Q3:为什么要进行普通话推广活动?

A3:普通话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普通话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支撑,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对于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普通话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消除语言障碍,促进信息交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图片

供稿:中央戏剧学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编辑:孙鑫

策划编辑:刘云丹、贾悦

拍摄剪辑:贾雨烜、吴硕

指导教师:胡鑫、禾子梦

修改于2024年09月23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央戏剧学院教务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